目录
专题·电影节与评奖研究
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评奖体系及其镜鉴樊吉社;丁幼晗;1-5
“电影节与评奖研究”专栏主持人语石嵩;1
从建构主体到增强合作:亚洲电影节评奖的经验与启示沙丹;沃可心;6-10
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体系建构与发展路径探究石嵩;张环宇;11-16
中国电影金鸡奖、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声望构建及提升路径易婧;李苒;17-21
访谈
岁月之瞳——李镇再谈陆小雅李镇;沃可心;22-27
摄影机的“故乡”就是世界——贾樟柯访谈王兵兵;贾樟柯;28-32
新片锐评
《狙击手》:寓动于静的战争叙事新形态张燕;姚安颉;33-36
少年心态、玩梗美学与广东表达:《四海》的叙事话语建构姚睿;陈星驰;37-40
类型与题材
时间-影像或“叹逝”美学——《小城之春》的时间意识分析王海洲;林逸枫;41-46
共情、突破与重塑:扶贫题材电影的符码系统拓新蔡满园;47-50
数字媒介时代新主流电影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彭奇伟;51-53
《我和我的家乡》:乡土题材类型片的时代化映像张政良;54-56
荧屏广角
新媒体技术下新闻传播行业特征及其实践路径探析——基于贵州广播电视台的思考哈思挺;57-58
经典教育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教师形象探究宋黔云;59-63
电影文化
解构与重建:三十年代电影与戏剧作品中知识青年群体身份的书写与表达王珂;64-67
《婚姻法》的推广与电影《一场风波》中的女性命运曾润;68-71
诗意美学·隐性表达:电影《刺杀小说家》的美学向度与叙事特色张秀云;72-74
导演研究
“非狭隘”的现实主义:论贾樟柯与中国电影学派王韩彬;刘子洋;75-79
迈克尔·哈内克的历史叙述、美学探索与“电影书写”实践时畅;80-83
动画视域
关于诗意动画成为类型问题的若干辨析(上)叶佑天;84-89
用“新国漫”讲好中国故事: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表达李幸芷;90-93
“本土”与“间性”:动画电影《许愿神龙》跨文化叙事话语谱系边铀铀;94-96
影视教育
银幕中的思政:主旋律电影助力高校思政课程的困境与突围付金辉;97-101
以艺通心,以美塑人:高校影视的课程思政育人探索郭敬源;吕培亮;102-105
影视艺苑
影视旅游——影视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吴红梅;106-109
从《我在深山“修故宫”》观照“后喻文化”中微电影的美学建构王莹;110-112
《南湖之春》
叶佑天;张兴;2